贺幸辉:成都大运会为重新认识大学生体育提供新契机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08-16 00:43:06
  

编者按:7月28日,成都大运会的圣火在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点燃。继2001年北京大运会、2011年深圳大运会后,中国迎来了第三场大运盛会。从7月28日至8月8日,来自世界113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名运动员齐聚成都,共同书写青春篇章。中国社会科学网采访了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贺幸辉,共同探讨成都大运会的价值与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网:在您看来,大运会和一般综合性体育运动会的区别在哪?

贺幸辉:我们理解一个体育运动会,它可能包括体育市场开发、体育教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综合的功能和效用。但到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了各种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国家,比如说今年的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等,我们可能要重新思考“大型体育赛事”(megaevents)的概念。


【资料图】

成都大运会正好提供了一个新契机,因为中国之前已经办了北京大运会、深圳大运会,并在哈尔滨举办过大冬会,从今天再来看,也许我们并不了解大运会本身。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2016年,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进行了改革,出台了《全球战略发展计划2027》。这个战略提出,国际大体联的使命是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参与身体活动的机会,服务于学生的健康和幸福,并最终帮助他们成为未来的领导者。

在这个使命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几个非常重要的词,第一个是其使命中没有任何一个词提到了“体育”(sports),用的是体育锻炼(physical activity)这个词,这个是非常有意思的,文中没有提到竞争,也没有提到金牌,提到的是健康与幸福生活(healthy and wellbeing),除了健康之外,还特别提到幸福(wellbeing),这其实是一种身心的和谐状态。最终目标是要帮助学生们成为“明天的领导者”。

中国社会科学网:在您看来,国际社会为什么要关注大学生体育?

贺幸辉:从国际体育组织的角度,它其实更强调的是一种服务意识,提供一种服务、一个平台。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实际上更在乎的是通过大运会,能够让大众更多地关注大学生体育,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环境。它不是考核性质的,它是服务性质的。

国际大体联的章程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叫“健康校园”(healthy campus)。我们会发现它一直是强调“健康”概念。“健康校园”有一些细则,会在不同的方向给大学生一种指导,这也是国际体育组织经常做的事情,包括健康校园的管理,体育活动和锻炼、营养、疾病预防、心理健康和社会性风险,预防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对于一个健康校园或者说大学生体育的看法,要从身、心、群三个方面,给大学生群体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在这种成长环境之中,让他们更好地锻炼身体,增强营养,进行心理健康指导、预防疾病,在此基础之上强调大学生的社会责任,通过一些体育运动,甚至是基本的体育锻炼,为全球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作贡献。所以,它的教育价值和意义更多的在于提供一种服务、提供一个平台,提供一个可以监测的环境,让大学生们能够在这个环境中得到很好地成长。

除了可见的体育运动之外,我认为大学生体育也需要关注更大的议题。也就是说国际大体联除了要关注运动会怎么办之外,它一直在探讨的就是在现代的环境之中,全球的大学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健康的大学校园。在大学校园里,我们应该从事一些什么样的活动,最终要培养出一个身心都非常健康的大学生。

中国社会科学网:在您看来,大运会对促进大学生体育的意义在哪里?   

贺幸辉:成都大运会是对中国大学体育的一个探讨,要有更多的关注,现在对此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关注的还是一些传统的议题。

我认为,结合中国的国家战略,“健康素养”是特别值得去关注的。实际上,关注健康问题,应该包括三个层面,即身、心、群三个层面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今天,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的状态需要我们给予重视。

此次大运会聚焦于大学生群体的健康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以减肥为例,现在新媒体带来了很多减肥信息。它是基于一种产业的推动力量,而非基于培养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的考量。如何针对这样的议题进行设计,包括大学体育教育是否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尚存在疑问。现在的大学体育教育更多的是在说sports(运动)这个概念,比如说我会不会一个体育项目,我能否出成绩?我体育能不能及格。“明天的领导者”这个概念要更宽泛,强调能否为大学生提供营养类课程,告诉他们怎么才能够吃得好、吃得健康。能否够给大学生提供疾病防御性的课程,让他们知道不是说生了病去医院,而是要治未病。所以,健康素养很重要。

身体素养相对于健康素养,更加偏重于身体活动本身,就是我们说的身体素养相对体育而言,要低一个维度。对中国所有大学生来说,要出成绩,运动能力要好,但是让所有的大学生都成为优秀运动员是不符合实际的,从全球来说也是如此。我们要强调一个包容性社会,要强调所有的人都能够参与到一种身体活动中,有参与的动机,有参与的信心,有参与的能力,对这样的知识有一点的理解,这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身体素养。

中国社会科学网:国际大体联一直强调通过大学生体育来培养“明天的领导者”,在您看来,领导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贺幸辉:这其实不是行政概念上的领导,而是关于“能力”的概念。首先非常重要的是社会责任感,所谓的领导一定是公共事务,如果手中有权力,就必定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所以,它强调的就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包括在校园里也会强调,第一个是社会责任意识,第二个它强调的是一种身心和谐发展,是一种本身是自足的状态,否则无法去承担公共事务。什么叫自足状态呢?首先这是西方哲学中非常重要的,包括古希腊哲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根基就是身心的和谐发展,也就是说我们怎么去看待身和心之间的关系,身心的和谐发展十分重要。这是所有西方体育能够得到公众认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基础。身心结合,强调的是身心的和谐发展,而不是二者割裂。

身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是伦理,就是我们所说的体育加精神,运动员精神就是体育伦理构成的一个哲学基础。第一点首先是社会公共意识,人自身是一种身心的和谐发展。还有它强调的是公民意识,或者叫做公共意识,对公共事务的关心、对公共事务的志趣。顾拜旦就是这样的人,要处理这种公共事务,就需要有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最后,体育在培养领导(leader)的过程之中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重要的是身心的和谐发展,就是自足的状态。

由于体育是全球共通的语言,如果以其为载体,更容易进行跨文化交流。而跨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消除文化偏见,推动全球社会的和平。因此,大学生通过参与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可以开拓视野,更加了解世界,这也为他们(她们)未来处理全球公共事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实现通过大学体育培养未来领导者的愿景需要我们有更加开放和自信的心态,更多地参与大运会期间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更好地参与到国际大体联的全球治理中,更深入地思考大学体育的价值和意义,让大学体育成为培养未来社会领导者的助推器。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李想 采访/整理)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